阳泉戮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

印刷專業被砍掉到新工科上位,傳統圖文廣告店該變了

2018/5/17 0:00:00來源:互聯網作者:梓沐

快印客導讀】前不久印刷圈的一則消息引起了行業的關注,從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獲悉,未來兩年內,該校將停招11個本科專業,其實這已經并非是學校的首次大規模叫停專業,據學校負責人介紹,過去5年,學校已先后有6個專業被撤銷或停招,而“印刷工程”與“包裝工程”赫然在列。如此這般,該如何推進產教融合,校企合作,加速人才培養?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近一段時間在高校爆紅的“新工科”,或許會對回答這個問題提出新的思路。


“新工科”究竟是怎樣一個概念?隨著它迅速火起來的速度,有人說它或將影響甚至改變學生未來的就業問題。


前不久印刷圈的一則消息引起了行業的關注,從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獲悉,未來兩年內,該校將停招11個本科專業,其實這已經并非是學校的首次大規模叫停專業,據學校負責人介紹,過去5年,學校已先后有6個專業被撤銷或停招,而“印刷工程”與“包裝工程”赫然在列。如此這般,該如何推進產教融合,校企合作,加速人才培養?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近一段時間在高校爆紅的“新工科”,或許會對回答這個問題提出新的思路。 “新工科”究竟是怎樣一個概念?隨著它迅速火起來的速度,有人說它或將影響甚至改變學生未來的就業問題。 “新工科”憑啥這么火? 2017年2月底,教育部發布了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“新工科”研究與實踐的通知》,希望各地高校開展“新工科”的研究實踐活動,從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,推進“新工科”的建設與發展。對于“新工科”并沒有明確定義,但它的基本范疇是指新興產業。首先是指針對新興產業的專業,如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、機器人、云計算等,也包括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。 有人形容“新工科”是“橫空出世”,才能如此迅速火起來,其實相關的工作早已進行多年。在我國技術人才高度匱乏之際,在中國制造2025面臨重大挑戰之際,它也因此應運而生。與老工科相比,“新工科”更強調學科的實用性、交叉性與綜合性,尤其注重信息通訊、電子控制、軟件設計等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技術的緊密結合。正因為如此,加快建設和發展“新工科”,培養新經濟急需緊缺人才,培養引領未來技術和產業發展的人才,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。 《通知》指出,要把握好“新工科”建設的內涵,統籌考慮“新的工科專業、工科的新要求”,加快培養新興領域工程科技人才,改造升級傳統工科專業,主動布局未來戰略必爭領域人才培養。為此,各大高校也將這一概念融入自己學校的學科建設當中來,努力朝著這一發展方向進行深度改革,印刷院校亦是如此。 當“新工科”遇上印刷包裝 首批“新工科”研究與實踐項目名單,包括了202個“新工科”綜合改革類項目和410個“新工科”專業改革類項目。其中,“新工科”專業改革類涵蓋了19個項目群,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均位列其中。 以“人工智能”為例,近年來,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速,預計到2020年,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,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。人工智能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急需高質量人才的保駕護航。2017年全球新興人工智能項目中,中國占據51%,數量上已經超越美國。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儲備,中國卻只有5%左右。去年7月,國務院印發的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》提出,要把高端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重中之重,完善人工智能教育體系,加強人才儲備和梯隊建設,形成我國人工智能人才高地。為此,越來越多的高校將“人工智能”加入到學校專業設置當中,或是將相關專業與“人工智能”相融合來培養學生,印刷類院校也是如此。 在之前的行業活動中,印刷類院校專門針對該如何推進產教融合,校企合作,加速人才培養這一問題發表過看法。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校長陳斌指出,上海出版印刷高等??茖W校還是要結合上海的發展現狀,繼續堅持校企合作。未來,要將校企合作放在融合的平臺上,把大數據、互聯網、人工智能這些重要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的表達方式放在平臺上,把新的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成果融入這個平臺,這就是校企合作的新模式。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學院院長王強強調,印刷教育改革需要考慮三點:第一,用新的技術創造需求。比如,從數字,到大數據,到云,再到智能化,就是創造需求的過程。第二,要創造一些差異化。比如,武漢大學作為985工程高校,走培養研究型人才之路;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作為省級重點院校,走培養應用型人才之路。第三,是創造價值,企業和學校可聯合為行業創造價值。 武漢大學印刷與包裝系主任萬曉霞表示,武漢大學印刷教育的改革一直在路上,想要通過給專業改名字來改善這一問題也并非易事。但是自從新工科改革的概念提出來以后,武漢大學一直在朝著這一方向進行研究,研究印刷工程專業如何進行新工科的改革,目的是找到行業的需求,找到技術發展的變化,當然這些變化需要站在國家層面上,同時我們也尋找到資源對專業做出改革,這樣培養的人才才能更適應企業和用戶的需求。 北京印刷學院作為培養專業印刷包裝類人才的搖籃,在這一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問題上也探索了多年,并設立了相關專業,面向人工智能、機器人等眾多新興領域來培養技術型人才,并成立智能制造研發中心,推進產學研創新融合。以此來推進印刷包裝專業教育改革進程,更好地適應行業的發展。 工業4.0、中國制造2025、互聯網+、媒體融合、人工智能,正迎面向我們走來,他們將影響我們的頂層設計、發展戰略和經濟環境,改變我們的思考方式。印刷包裝相關院校一定要積極調整,加快融合,順應新環境下印刷包裝教育的發展趨勢。


“新工科”憑啥這么火?


2017年2月底,教育部發布了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“新工科”研究與實踐的通知》,希望各地高校開展“新工科”的研究實踐活動,從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,推進“新工科”的建設與發展。對于“新工科”并沒有明確定義,但它的基本范疇是指新興產業。首先是指針對新興產業的專業,如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、機器人、云計算等,也包括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。


有人形容“新工科”是“橫空出世”,才能如此迅速火起來,其實相關的工作早已進行多年。在我國技術人才高度匱乏之際,在中國制造2025面臨重大挑戰之際,它也因此應運而生。與老工科相比,“新工科”更強調學科的實用性、交叉性與綜合性,尤其注重信息通訊、電子控制、軟件設計等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技術的緊密結合。正因為如此,加快建設和發展“新工科”,培養新經濟急需緊缺人才,培養引領未來技術和產業發展的人才,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。


《通知》指出,要把握好“新工科”建設的內涵,統籌考慮“新的工科專業、工科的新要求”,加快培養新興領域工程科技人才,改造升級傳統工科專業,主動布局未來戰略必爭領域人才培養。為此,各大高校也將這一概念融入自己學校的學科建設當中來,努力朝著這一發展方向進行深度改革,印刷院校亦是如此。


當“新工科”遇上印刷包裝


首批“新工科”研究與實踐項目名單,包括了202個“新工科”綜合改革類項目和410個“新工科”專業改革類項目。其中,“新工科”專業改革類涵蓋了19個項目群,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均位列其中。


以“人工智能”為例,近年來,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速,預計到2020年,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,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。人工智能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急需高質量人才的保駕護航。2017年全球新興人工智能項目中,中國占據51%,數量上已經超越美國。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儲備,中國卻只有5%左右。去年7月,國務院印發的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》提出,要把高端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重中之重,完善人工智能教育體系,加強人才儲備和梯隊建設,形成我國人工智能人才高地。為此,越來越多的高校將“人工智能”加入到學校專業設置當中,或是將相關專業與“人工智能”相融合來培養學生,印刷類院校也是如此。


在之前的行業活動中,印刷類院校專門針對該如何推進產教融合,校企合作,加速人才培養這一問題發表過看法。上海出版印刷高等??茖W校校長陳斌指出,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還是要結合上海的發展現狀,繼續堅持校企合作。未來,要將校企合作放在融合的平臺上,把大數據、互聯網、人工智能這些重要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的表達方式放在平臺上,把新的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成果融入這個平臺,這就是校企合作的新模式。


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學院院長王強強調,印刷教育改革需要考慮三點:第一,用新的技術創造需求。比如,從數字,到大數據,到云,再到智能化,就是創造需求的過程。第二,要創造一些差異化。比如,武漢大學作為985工程高校,走培養研究型人才之路;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作為省級重點院校,走培養應用型人才之路。第三,是創造價值,企業和學校可聯合為行業創造價值。


武漢大學印刷與包裝系主任萬曉霞表示,武漢大學印刷教育的改革一直在路上,想要通過給專業改名字來改善這一問題也并非易事。但是自從新工科改革的概念提出來以后,武漢大學一直在朝著這一方向進行研究,研究印刷工程專業如何進行新工科的改革,目的是找到行業的需求,找到技術發展的變化,當然這些變化需要站在國家層面上,同時我們也尋找到資源對專業做出改革,這樣培養的人才才能更適應企業和用戶的需求。


北京印刷學院作為培養專業印刷包裝類人才的搖籃,在這一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問題上也探索了多年,并設立了相關專業,面向人工智能、機器人等眾多新興領域來培養技術型人才,并成立智能制造研發中心,推進產學研創新融合。以此來推進印刷包裝專業教育改革進程,更好地適應行業的發展。


工業4.0、中國制造2025、互聯網+、媒體融合、人工智能,正迎面向我們走來,他們將影響我們的頂層設計、發展戰略和經濟環境,改變我們的思考方式。印刷包裝相關院校一定要積極調整,加快融合,順應新環境下印刷包裝教育的發展趨勢。


印刷專業+互聯網=新工科,傳統圖文廣告店也需要+互聯網,讓自己不被社會說淘汰,到印聯商學院,指導你找到未來的趨勢。


前不久印刷圈的一則消息引起了行業的關注,從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獲悉,未來兩年內,該校將停招11個本科專業,其實這已經并非是學校的首次大規模叫停專業,據學校負責人介紹,過去5年,學校已先后有6個專業被撤銷或停招,而“印刷工程”與“包裝工程”赫然在列。如此這般,該如何推進產教融合,校企合作,加速人才培養?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近一段時間在高校爆紅的“新工科”,或許會對回答這個問題提出新的思路。 “新工科”究竟是怎樣一個概念?隨著它迅速火起來的速度,有人說它或將影響甚至改變學生未來的就業問題。 “新工科”憑啥這么火? 2017年2月底,教育部發布了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“新工科”研究與實踐的通知》,希望各地高校開展“新工科”的研究實踐活動,從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,推進“新工科”的建設與發展。對于“新工科”并沒有明確定義,但它的基本范疇是指新興產業。首先是指針對新興產業的專業,如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、機器人、云計算等,也包括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。 有人形容“新工科”是“橫空出世”,才能如此迅速火起來,其實相關的工作早已進行多年。在我國技術人才高度匱乏之際,在中國制造2025面臨重大挑戰之際,它也因此應運而生。與老工科相比,“新工科”更強調學科的實用性、交叉性與綜合性,尤其注重信息通訊、電子控制、軟件設計等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技術的緊密結合。正因為如此,加快建設和發展“新工科”,培養新經濟急需緊缺人才,培養引領未來技術和產業發展的人才,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。 《通知》指出,要把握好“新工科”建設的內涵,統籌考慮“新的工科專業、工科的新要求”,加快培養新興領域工程科技人才,改造升級傳統工科專業,主動布局未來戰略必爭領域人才培養。為此,各大高校也將這一概念融入自己學校的學科建設當中來,努力朝著這一發展方向進行深度改革,印刷院校亦是如此。 當“新工科”遇上印刷包裝 首批“新工科”研究與實踐項目名單,包括了202個“新工科”綜合改革類項目和410個“新工科”專業改革類項目。其中,“新工科”專業改革類涵蓋了19個項目群,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均位列其中。 以“人工智能”為例,近年來,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速,預計到2020年,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,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。人工智能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急需高質量人才的保駕護航。2017年全球新興人工智能項目中,中國占據51%,數量上已經超越美國。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儲備,中國卻只有5%左右。去年7月,國務院印發的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》提出,要把高端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重中之重,完善人工智能教育體系,加強人才儲備和梯隊建設,形成我國人工智能人才高地。為此,越來越多的高校將“人工智能”加入到學校專業設置當中,或是將相關專業與“人工智能”相融合來培養學生,印刷類院校也是如此。 在之前的行業活動中,印刷類院校專門針對該如何推進產教融合,校企合作,加速人才培養這一問題發表過看法。上海出版印刷高等??茖W校校長陳斌指出,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還是要結合上海的發展現狀,繼續堅持校企合作。未來,要將校企合作放在融合的平臺上,把大數據、互聯網、人工智能這些重要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的表達方式放在平臺上,把新的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成果融入這個平臺,這就是校企合作的新模式。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學院院長王強強調,印刷教育改革需要考慮三點:第一,用新的技術創造需求。比如,從數字,到大數據,到云,再到智能化,就是創造需求的過程。第二,要創造一些差異化。比如,武漢大學作為985工程高校,走培養研究型人才之路;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作為省級重點院校,走培養應用型人才之路。第三,是創造價值,企業和學??陕摵蠟樾袠I創造價值。 武漢大學印刷與包裝系主任萬曉霞表示,武漢大學印刷教育的改革一直在路上,想要通過給專業改名字來改善這一問題也并非易事。但是自從新工科改革的概念提出來以后,武漢大學一直在朝著這一方向進行研究,研究印刷工程專業如何進行新工科的改革,目的是找到行業的需求,找到技術發展的變化,當然這些變化需要站在國家層面上,同時我們也尋找到資源對專業做出改革,這樣培養的人才才能更適應企業和用戶的需求。 北京印刷學院作為培養專業印刷包裝類人才的搖籃,在這一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問題上也探索了多年,并設立了相關專業,面向人工智能、機器人等眾多新興領域來培養技術型人才,并成立智能制造研發中心,推進產學研創新融合。以此來推進印刷包裝專業教育改革進程,更好地適應行業的發展。 工業4.0、中國制造2025、互聯網+、媒體融合、人工智能,正迎面向我們走來,他們將影響我們的頂層設計、發展戰略和經濟環境,改變我們的思考方式。印刷包裝相關院校一定要積極調整,加快融合,順應新環境下印刷包裝教育的發展趨勢。

安全 智能 高效
13年行業經驗 業務覆蓋全國
熱線電話:4006-110-166
座機號 :0755-8268 2722